2017年11月份我國進口金額(美元口徑)同比增長17.7%,前值17.2%;出口金額(美元口徑)同比增長12.3%,前值6.9%。貿易順差402億美元,前值382億美元。
出口方面,11月同比增速顯著超市場預期,雖然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但仍較上月上漲5.4個百分點,絕對金額也創下年內最高點。如此看來,市場此前所擔心由于國內主要工業品限產導致的供給不足并未影響出口量。分國別來看,我國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出口維持較好態勢,這其中不僅有節日季來臨提振海外需求的影響,同時全球經濟復蘇穩健的趨勢依然未有變化。
全球經濟復蘇的延續至少在未來一年內將支撐我國出口保持擴張態勢。一是PMI新出口訂單已經連續高于枯榮線13個月,成為危機后第二長度,預示出口擴張或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二是11月出口先導指數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三是12月初美國稅改法案通過,如果具體措施在明年1季度生效,根據CBO針對美國財政乘數的測算,將抬升美國實際GDP增長0.1%-0.45%[1],那么美國內需增長可能對我國出口形成利好。
進口方面,11月增速同樣遠超市場預期,即使也存在高基數影響,較上月小幅上漲0.5個百分點。從量價角度看,11月PMI主要原材料購進指數環比回落2.6個百分點,也進一步證明價格下降對進口量上漲形成支撐。供暖季限產提前導致11月高爐開工率持續低位,抑制鋼材產出的同時對焦炭等資源品供給形成壓制。在內需較為平穩的背景下,進口品替代作用使得11月主要商品進口量出現顯著改善。分類來看,鋼材進口量同比增速較上月回升14.7個百分點至2.7%,鐵礦石進口量較上月回升4.3個百分點,原油進口量較上月回升6.8個百分點。總體來看目前國內需求端狀況依然良好,相對平穩。我們認為4季度經濟增長下滑壓力相對有限,經濟動能韌性仍在,凈出口對GDP的貢獻可能仍會為正值。
向前看,明年我國需求端平穩仍是大概率事件:地產投資或僅小幅回落,制造業投資在過剩和無效產能出清較好的狀態下,資本開支逐漸擴張,基建增速短期可能并不會受到今年PPP融資監管趨嚴的影響、增速或穩定在當前區間。因此我國進口向好趨勢不會出現逆轉,但考慮到今年基數較高的影響,增速或有所回落。